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思想周刊
实践证明,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,哪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,哪个地方的发展就会更快更有活力——
优化营商环境 宁夏如何发力
2019-07-16 08:26:50   
2019-07-16 08:26:50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核心提示:

  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。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,近年来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,但与发达地区相比,还存在很多短板。当前,宁夏要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,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,必须找准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力点。

  深化简政放权,激发市场活力,打造开放便利的市场化营商环境

 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市场活力是“放”出来的,瞄准企业群众反映突出问题,推动放权的含金量。要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着力解决平台多、环节多、耗时长、中介服务不规范、搭车审批等问题。要推进事权全链条下放,提升协同性和联动性。建立审批事项下放的效果评估制度,提升基层政府承接审批事项的能力,确保基层能够“接得住、管得好”。立足企业全生命周期,破解企业从开办、运营到退出全流程的痛点、赌点问题,推行“证照分离、多证合一”改革,解决企业“准入不准营”问题。扩大“不见面、马上办”的事项范围,建立涉企高频事项的“一次性办结”机制。做好“企业简易注销”和“个体简易注销”改革工作,解决市场主体入市容易退市难的问题。

  创新监管机制,提升监管水平,打造公平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

  坚持“放管结合”“以管促放”,通过监管模式的转型和监管手段的升级,实现公正监管,使市场秩序更优,竞争更公平。要创新监管机制,实现阳光监管,着力构建职责清晰、统一规范、科学高效的事中事后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常态化监管机制,制定监管责任清单,杜绝任性执法,解决监管“不到位”和“缺位”问题。推进信用监管、大数据监管、“告知承诺+事中事后监管”等新型监管方式,健全企业守信奖励与失信惩戒机制,实现“一处受罚,处处受限”。对新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,在坚守安全底线环保红线的前提下,避免重复检查,为企业提供宽松发展环境。重视社会公众、媒体监督功能的发挥,形成政府监管、市场主体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社会共治监管局面。

  优化政务服务,提高服务效率,打造市场主体满意的国际化营商环境

  优化政务服务的核心是从企业和群众需求出发,坚持问题导向、效果导向,解决办事繁、流程卡、过程慢、提速难的问题。建立涉企政务服务清单制度,并实施动态管理。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服务模式,利用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政务大厅的集成办公优势,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,力争企业和群众办事“只进一扇门”“只跑一个窗”“最多跑一次”。加快构建“上下联动、信息共享、服务同步”的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体系,推动政务服务向乡镇、村(社区)、园区延伸。结合智慧城市建设,加快全区政务信息资源和业务办理系统整合,推动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,为“一网通办”创造条件。

  完善要素市场,着力破解企业融资、技术创新、人才短缺的困境

  要优化金融服务环境,创新金融服务机制,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,发展普惠金融,扩大融资渠道,提升融资服务能力,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。紧盯自治区30亿元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性纾困基金,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、有发展前景、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争取自治区财政纾困资金支持。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构,健全完善评估、征信体系。加强技术创新支持,加大技术研发投入,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。完善“创新驱动30条”政策措施,加快构建具有宁夏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,让各类创新主体更充分地享受科技政策“红利”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满足各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。完善人才引进政策,用好人才,鼓励企业通过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,在不改变省外人才的户籍、人事档案、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,提供智力支持。建立人才发展激励机制,为高端人才提供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。(执笔  杨永芳)

【编辑】:李瑶
【责任编辑】:李静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